top of page

展牆|日本現代平面設計

長期以來日本平面設計扮演著亞洲設計雁行領航的角色,為了探討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軌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設計口2023年9月5日至9月28日舉辦展覽:「日本平面設計的前後左右:The Genealogy of Japanese  Graphic Design 」,展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歷程的經典作品,藉此探討其背後所構成的人脈資源、社團組織以及協作力量,他們採取組織嚴密、群體作業、攜手並進的手段去形塑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特有的風貌與發展的系譜。

設計口西口牆面展示日本近現代設計書籍及雜誌史料,從中可窺國內外不同設計師所規劃之封面設計,構成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獨特的風貌。

參考《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世紀》階段分期及代表設計家

明治世代 Meiji Generation(1868-1912)

  1. 納富介次郎(Kaijiro Notomi, 1844~1918)

  2. 淺井忠(Chu Asai, 1856~1907)

  3. 杉浦非水(Hisui Sugiura, 1876~1965)

  4. 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 1884~1934)

  5. 川端龍子(Ryushi Kawabata, 1885~1966 )

  6. 齋藤佳三(Kazo Saito, 1887~1955)

  7. 山名文夫(Ayao Yamana, 1897~1980)

  8. 原弘(Hiromu Hara, 1903~1986)

  9. 河野鷹思(Takashi Kono, 1906~1999)

  10. 大智浩(Hiroshi Ohchi, 1908~1974)

  11. 勝見勝(Masaru Katsumi, 1909~1983)等。

大正世代 Taisho Generation(1912-1926)

  1. 早川良雄(Yoshio Hayakawa, 1907~2009)

  2. 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 1915~1997)

  3. 大橋正(Tadashi Ohashi, 1916~1998)

  4. 山城隆一(Ryuichi Yamashiro, 1920~1997)等。

昭和世代 Showa Generation(1926-1989)

  1. 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 1929~)

  2. 粟津潔(Kiyoshi Awazu, 1929~2009)

  3. 田中一光(Ikko Tanaka, 1930~2002)

  4. 勝井三雄(Mitsuo Katsui, 1931~2019 )

  5.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 1932~2009)

  6. 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 1932~)

  7. 岡本滋夫(Shigeo Okamoto, 1934~)

  8. 細谷巖(Gan Hosoya, 1935~)

  9. 中村誠(Makoto Nakamura, 1926~2013)

  10. 石岡瑛子(Eiko Ishioka, 1938~2012)

  11. 淺葉克己(Katsumi Asaba, 1940~)

  12. 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 1944~)等。

《風俗畫報》
Fuzoku Gaho

東陽堂自明治22年(1889)2月至大正5年(1916)3月間發行的月刊畫報,採用石版印刷工藝以及畫報形式紀錄風俗時事,其中包括博覽會、日俄戰爭圖繪、日清戰爭圖繪、臺灣征討圖繪、臺灣蠻俗圖繪、臺灣料理等史實內容。

受到歐洲「Graphic」及「Illustrated Magazine」採用「畫報」形式的雜誌影響,明治時期引進歐洲石版印刷技術,明治二十二年二月創刊的《風俗畫報》是掀起以洋畫風格所繪製的石版插畫之畫報全盛時期。

 

《風俗畫報》是日本東陽堂自明治22年(1889)2月至大正5年(1916)3月間發行的月刊畫報。「東陽堂」為吾妻健三郎(1856~1912)於東京所成立的出版社,出版《風俗畫報》是將東京及各地的風俗考證,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在明治以來受到西化影響與風俗變遷之際的史實紀錄。《風俗畫報》自明治二十二年(1889)二月創刊至大正五年(1916)三月最終號,總計二十七年間出版478號,尤其是明治四十一年(1908)四月之後增刊有39冊之多,《風俗畫報》總計發行517冊。

 

《風俗畫報》創刊號有28頁,定價十錢,內容有「論說」、「人事門」、「服飾門」、「飲食門」、「土木門」、「器財門」、「動植門」、「叢談」、「漫錄」、「詞林」等單元,明治二十二年第三號之後增加新舊風俗比較,另有「風俗畫讚」連載。1980年由書誌研究懇談會編輯,槌田滿文解說,龍溪書舍發行的《風俗畫報目次總覽》將歷年出版目次整理,完整呈現畫報撰寫專文題目或配圖的內容。

 

《風俗畫報目次總覽》其中有關台灣者有〈台灣征討圖繪 〉、〈台灣土匪掃攘圖繪 〉、〈台灣蠻俗圖會 〉,還有以臨時增刊的方式發行《臺灣蕃俗圖會》,報導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日本統治初期臺灣山川情形,以及原住民的風俗習慣,成為日本治臺後對於臺灣原住民研究第一次系統化介紹的文獻。

 

明治三十一年(1898)十月十日刊行的《風俗畫報》第174號在「流行門」有花淚生所寫「三井吳服店的新意匠」,黑崎修齋插畫,這是在《風俗畫報》首次見到「意匠」詞彙,另外在《風俗畫報》第297期有「露國意笑怪圖案」,這是在《風俗畫報》首度出現「圖案」;第343期的「寫真版」單元有「流行的新裝」下再有出現「圖案」專詞,這與上面「意匠」都是少見有關設計的專業名詞。

《日本少年》
The Nippon shonen

「實業之日本社」自明治39年(1906)至昭和13年(1938)發行的兒童雜誌,由知名畫家川端龍子(Ryushi Kawabata, 1885~1966 )進行多年的封面設計,另外本雜誌偶有竹久夢二、杉浦非水參與內頁插圖。

由岡田威一郎與增田義一兩人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創立「大日本實業學會」,1897年創立《實業之日本》的學會刊物。1900年增設「實業之日本社」發行《實業之日本》、《婦人世界》(1905~1931)、《日本少年》(1906~1938)、《少女之友》(1907~1955)、《幼年之友》(1908~1931)等不同類型雜誌,明治四十二年(1909)「實業之日本社」將出版的刊物零售至鄉鎮各地書店,開啟日本出版零售之先河。

 

明治三十八年(1905)十二月三十日首次發行《日本少年》,每月發行一回,川端龍子(Kawabata Ryushi, 1884~1966 ),以及《婦人世界》、《少女之友》等雜誌封面大都是由川端龍子繪製,內頁插圖也有由他與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1884~1934)等人參與繪製;另外他也為《婦人世界》、《日本少年》、《少女之友》每年新年號發行時附贈「雙六」(為今日桌遊,類似大富翁遊戲),成為跨越明治、大正至昭和時期的常民生活視覺文化。

ビクター出版社樂譜
Victor Gakufu

1920~1930年代留學德國的跨領域綜合藝術家齋藤佳三(Kazo Saito, 1887~1955)為「ビクター出版社」樂譜封面設計,齋藤佳三1929~1932年曾任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圖案科主任教授,奠定中國近代圖案設計的基礎。

 

齋藤佳三(本名佳藏,Saito Kazo, 1887~1955)先於東京音樂學校師範科,轉至東京美術學校圖案科求學,再至德國留學後引進表現主義進入日本;1928年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成立之初,林風眠聘任齋藤佳三1929年在杭州國立藝術院圖案科主任教授,成為中國近代設計教育的奠基者,1932年返回日本;他在日本參與美術、設計、工藝、舞蹈、服裝等方面創作,是跨領域的綜合藝術家。

 

本處展出齋藤佳三1928~1932年大約在中國任教時期為「Victor ビクター出版社」所設計的樂譜封面,展現其受到西方藝術影響的風格形式,另外樂譜版權頁中有將「齋藤佳三、竹久夢二、岡木一郎」並列,說明他們三者在當年同時為「ビクター出版社」設計樂譜封面,本次展覽特別將齋藤佳三與竹久夢二的樂譜封面並列展示,得以了解明治時期引進西洋音樂受到社會大眾的喜好。

妹尾セノオ出版社樂譜
Senow Gakufu

1920~1930年代由「大正浪漫」代表的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 1884~1934)為妹尾幸陽「セノオ出版社」樂譜進行300餘冊封面設計,其中也有將竹久夢二的詩進行譜曲,每幅封面都是精彩的石版畫作品,尤其是「夢二式美人」的經典圖像。

 

1933年曾經來台北舉辦個展的竹久夢二(Yumeji Takehisa,1884~1934年)是日本近代設計發展歷程之中,並非美術設計科班出身,但是在日本設計史上卓然有成而具有歷史定位,他是自己學藝習畫,既也不參加公辦展覽,也不參加繪畫團體,但是他透過明治至大正時代所新興起來的大眾傳播媒體,從事書籍、雜誌、樂譜等封面設計、插畫、版畫的「印刷設計」,廣為社會大眾所認識。

 

1914 年竹久夢二在東京日本橋開設「港屋繪草紙店」,販售親手設計的明信片、信封、信箋、千代紙、祝儀袋、團扇、浴衣、腰帶、手巾等生活用品(今之文創商品),引領當年女性流行時尚,因此竹久夢二一躍成為時代的寵兒;另外是他所繪製獨具特色的「夢二式美人」,形塑新的時代獨具魅力的「夢二美人畫」樣式,並且成為「大正ロマンス」(大正浪漫)引領新風的代表者。

 

本處展出是竹久夢二為妹尾幸陽的「妹尾セノオ出版社」設計的樂譜封面設計,當年採用石版印刷,成為每本樂譜封面就是一幅具有特色的版畫。

《工芸ニュース》雜誌
Industrial art news 

1932~1974年由日本商工省工藝指導所(後更名工業技術產業工藝試驗所)創刊編輯,是促進日本現代工業設計重要傳播工具,其中1963年第31卷第4號有小池新二(Shinji Koike, 1901~1981)受邀來台之後所撰寫的「台灣設計報告」;有大橋正、伊藤憲治、永井一正、山城隆一、安齊敦子、臼井正夫、木村恒久、榊原健、佐藤浩等設計師的封面設計。

《アイデア》雜誌
IDEA Magazine

1953年誠文堂新光社創立的《アイデア》雜誌強調「世界デザイン誌」國際化目標,創刊即由大智浩(Hiroshi Ohchi, 1908~1974)擔任美術總監,每期邀請全球不同知名設計家封面設計如Paul Rand、大橋正、早川良雄、龜倉雄策、福田繁雄、Saul Bass、Gunter Rambow、大智浩等,其中1968年第15卷第1號由台灣蕭松根封面設計,並由大智浩、施翠峰介紹台灣設計現況。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雜誌
Graphic Design Magazine

1959年由設計評論家勝見勝(Masaru Katsumi, 1909~1983)擔任編輯長所創立的專業平面設計雜誌,成為引領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重要基石;1983年第93期勝見 勝往生,後續由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等接續編集至第100期終刊,封面設計有田中一光、早川良雄、原弘、山城隆一、龜倉雄策、杉浦康平、大橋正、早崎治 、村越襄、佐藤晃一、岡本滋夫等。

《たて組ヨコ組》雜誌
Tategumi Yokogumi Magazine

1983~2002年モリサワ(Morisawa)字體排版公司

由田中一光與勝井三雄輪流企劃主編總計發行57期,引介全球文字排版、字體設計、平面設計等資訊,每期邀請日本知名設計家所設計橫直雙封面,成為日本現代平面設計的縮影;封面設計有大竹伸朗、山崎英介、早川良雄、秋山育、五十嵐威暢、佐藤晃一、黑田征太郎、淺葉克己、坂田榮一郎、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粟津潔、永井一正等。

《草月》雜誌
Ikebana Sogetsu Magazine

1927年勅使河原蒼風創立的「草月流」,由於花藝家勅使河原蒼風與攝影家土門拳、設計家龜倉雄策具有「三人三樣」的深厚情誼,《草月》雜誌多年由龜倉雄策(Yusaku Kamekura, 1915~1997)進行封面設計,其中1981年第135期封面優雅細緻的花草圖案,成為龜倉雄策1981年為UCLA日本傳統藝能經典海報的基礎元素。

《銀花》季刊
Ginka Magazine

1967年創刊至2010年休刊,杉浦康平(Kohei Sugiura, 1932~)長期為《季刊 銀花》進行封面及目次設計,每期封面具有豐富多變的形式,但是整體而言一以貫之的視覺意象,呈現杉浦康平在書籍雜誌的設計理念:「雜誌是時令,月月興旋風,季季響驚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