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展牆|臺灣設計社團協會

西口展牆呈現與臺灣設計發展息息相關的前輩設計家與重要設計社團。1950年代起,設計逐漸在戰後臺灣的文化與教育場域中萌芽。從師大美術系教師廖未林(1922–2011)、高山嵐(1934–)、龍思良(1937–2012)等人的教學與創作出發,展現戰後設計教育與視覺文化的起點。同時期的出版與社團活動,也為臺灣設計史譜出關鍵篇章,從《中華兒童叢書》到《工業設計》、《雄獅美術》、《漢聲》等雜誌,設計逐漸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1960年代以降,「黑白展」首開台灣設計界創作展,各地設計團體陸續成立:自「GDA-ROC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1962)、「變形蟲設計協會」(1971)到「台北設計家聯誼會」(1981),再至1990年代的「TPDA台灣海報設計協會」、「TGDA中華平面設計協會」與「KCA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皆在不同時期推動展覽、講座與國際交流,形成臺灣設計能量的多重面貌。本次展覽從師大美術系的設計教育起點,到民間社團與出版實踐的延展,這些人物與團體共同描繪出台灣戰後設計發展的歷程脈絡,見證設計如何成為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具象語言。

廖未林 (Liao Wei-lin, 1922 - 2011)

廖未林1922年出生自中國湖南,1948年國立杭州藝專畢業後隨軍來臺,並於1956年臺師大美術系任教,教授「商業美術設計」。 其作品豐富、多樣,設計涵蓋漫畫、年畫、裝飾畫、書刊封面、插圖、宣傳畫、郵票、室內設計、電影布景等,更曾先後兩次於 1965年紐約世界博覽會、1967加拿大蒙特里奧世界博覽會,參與中國館內裝設計。雜誌《皇冠》、《雄獅美術》封面,展現其優秀的設計能力;早期兒童讀物《學生科學文庫》封面亦出自其手。

高山嵐 (Gau Shan-lan, 1934 - )

高山嵐1934年出生於臺南,1957年師大美術系畢業,1959年任職臺北美國新聞處。1976至1980年前往美國堪薩斯藝術學院進修,擁有多項成就,如水彩、國畫、油畫、雕塑、陶藝、美術設計、藝術指導、電影導演等。高山嵐為各種刊物設計封面和插圖,其吸收西方平面設計的新觀點與技巧,進而與傳統文化結合並推廣,間接的也為現代美術設計提供珍貴的思路。《美術設計 123》是為解說設計觀念而編著,可視為高山嵐心得著作,也是學生及美術設計人學習必讀的書籍,其概念至今依然適用。1962年臺灣舉辦第一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高山嵐是為主要發起人。

龍思良 (Lung Sih-Liang, 1937-2012)

龍思良1937年出生於廣東,童年在越南度過,以僑生身份回臺研習美術,1961年畢業於臺師大美術系,師從黃君璧(1898-1991)、溥心畬(1896-1963)、馬白水(1909-2003)、廖繼春(1902-1976)等人。畢業後曾負責《文星》、《現代文學》的封面設計與內頁編排,以「思良 long」署名,長期替聯合副刊畫插畫,擅用鮮明的線條、造型和色彩創作。《文星》封面多為人像素描搭配色塊,簡潔而醒目,《現代文學》則多為線條插畫及色塊構成,具現代主義表現風格。

《中華兒童叢書》
Chinese Children's Books

1961年臺灣省教育廳國教科陳梅生科長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申 請,在臺灣辦理兒童讀物,獲得部分經費補助之後,《中華兒童叢書》於1964年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行,彭震球擔任總編輯, 林海音、潘人木、柯泰則分別負責《中華兒童叢書》文學類、健康類、科學類編輯。而首任美術編輯曾謀賢畢業於師大藝術系,他邀請數名知名畫家參與繪本創作。此叢書不但有助於理解戰後初期台灣兒童圖文出版與視覺文化建構的發展歷程,亦可窺見當年藝術家創作童書繪本的熱情與溫度。

「黑白展」

1962年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46、47、48級三屆畢業的校友高山嵐、葉英晉、沈鎧、簡錫圭、黃華成、張國雄、林一峰共七人以「臺灣的觀光」為主題,舉辦臺灣第一次設計創作展「黑白展」,為臺灣第一個設計家聯展。隔年,再以「鳥」為主題舉辦「第2屆黑白展」於臺北海雲閣畫廊展出。

《設計人》
Designer

1964年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簡稱國立藝專)陳志成、張文宗等人出版《設計人》雜誌,為國內第一份校內設計刊物。

《工業設計》
Indu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雜誌由明志工專創刊於1967年12月,採季刊形式發行,毎逢一、四、七、十月出刊,是台灣工業設計領域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雜誌;其內容擧凡包裝、產品、企業形象、材料加工、全球設計新知……等不一而足,長期推廣提升台灣工業設計爲職志;台灣設計口所典藏的《工業設計》是由林榮泰教授捐贈。

《漢聲》
Echo

1971年1月,黃永松、吳美雲、姚孟嘉與奚淞四人共同創辦英文版《ECHO 漢聲》雜誌;1978年1月,雜誌改版為中文版《漢聲》, 始終秉持平衡東西文化交流、連結傳統與現代的宗旨。多年來,《漢聲》逐漸成為台灣在兩岸與國際間的重要文化指標。《漢聲》的書籍與雜誌設計,打破傳統固定版型的框架,根據每一期的主題量身打造獨特的版式,使每一本雜誌都成為案頭的風景。

《雄獅美術》
Hsiung Shih Art Monthly

1970年代的臺灣被形容為文化沙漠時期,然而《雄獅美術》月刊於 1971年3月創刊,為當時的藝文界注入活力。除了發行人李賢文 外,歷任主編尚包括何政廣、奚淞、蔣勳、李復興與王福東等人,致力於引介多元藝術資訊與文化觀點。該刊至1996年9月停刊,共發行307期,逐步建立出具有臺灣本土特色的美學視野。 《漢聲》與《雄獅美術》常被並稱為1970年代振翼高飛、帶動臺灣文化藝術發展的雙重動力。

 

「毛筆一筆到底畫一個圓;中間再以鴨嘴筆規矩地畫出雄獅的臉譜。集東方筆墨趣味,渾圓靈動;有西方幾何造型,精準細緻。」1985年1月改版,直到1996年9月停刊,霍榮齡為「雄獅」調整視覺形象,封面、企業標誌、標準字,以及其他重要畫冊出版品、海報,甚至雄獅画廊的包裝紙袋、環保書袋等,都出自她手。其月刊封面設計時常根據主題或事件,如1988年2月號「一捧花」適逢農曆新年,取其喜氣,拿出一捧花,代表雄獅美術跟讀者拜年的祝福。

GDA-ROC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

1962年4月3日,在王超光、楊英風、梁雲坡、林振福、華民、 蕭松根、簡錫圭、秦凱與郭萬春等人發起,成立籌備委員會,在日籍設計師田村晃與安藤孝一的協助下擬定草案,同年9月9日正式成立「中國美術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王超光。協會宗旨明確指出:「本會為提倡工商實用美術,美化生活環境,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團結全國美術設計人員,致力於設計創意之探討與技巧之研究,以提高美術設計水準,並與社會人士共同努力發展近代工商企業,以提高我國美術設計之國際地位為宗旨。」1980 年,協會在理事長楊夏蕙任內更名為「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 歷任理事長積極推展會務,使其成為臺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美術設計專業團體。1981年舉辦「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展暨亞洲 設計家聯展」,開啟臺灣首次大型亞洲設計展。

變形蟲設計協會
Amoeba Design Association

1971年6月變形蟲設計協會(Amoeba Design Association )由國立藝專美工科校友霍鵬程、楊國台、吳進生、陳翰平、謝義鎗等人發起創會,霍鵬程擔任籌備會會長。同年11月於台北市精工畫廊首次舉辦「變形蟲設計展」。1974年與韓國現代設計協會開啟設計交流,首開台灣設計社團協會的國際設計交流的序幕,該協會於2008年以「台灣變形蟲設計協會」正式立案,現以更名為「台灣設計協會」。

台北設計家聯誼會

1981年9月凌明聲、廖哲夫、胡澤民、蘇宗雄、王行恭、霍榮齡、張正成、黃金德、陳偉彬、陳耀程、徐秀美、王明嘉、劉開 ……等17位專業設計師創立「台北設計家聯誼會」,蘇宗雄擔任第一屆會長,之後續由廖哲夫、胡澤民分別擔任會長,並在同年12 月假台北春之藝廊舉辦首屆會員設計作品展。

TPDA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1991年,臺灣第一個聚焦在海報設計的專業設計社團「Taiwan Image 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由臺師大美術系設計組69級(民國69年畢業班)同班同學丘永福、高思聖、葉國淞、游明龍,及創會理事長林磐聳五位創設,提出「熱愛臺灣,重視傳統,關心設計」作為創會宗旨。協會歷經1991年「臺灣印象海報設計聯誼會」、1998年「中華海報設計協會」、2000年「台灣海報設計協會」三個階段發展歷程,持續三十餘年,每年舉辦會員專題海報創作展,邀請全球知名設計師參與活動。2002年與臺師大美術系聯合邀請日本福田繁雄來臺舉辦「福田繁雄:海報大師在臺灣」展、2003年與東方技術學院合作舉辦「國際漢字海報邀請展」、2004 年與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合作邀請永井一正舉辦「綠與生命國際海報邀請展」,掀起臺灣海報設計高潮;另有「亞洲海報三國志」、「Discovery Asia發現亞洲」、「Echo 捷克與臺灣平面設計迴響」、「Viva Graphic」等,是透過海報將臺灣與全球設計連結的窗口。

TGDA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

「TGDA 中華平面設計協會」於1992年由簡正宗、程湘如、王炳南等設計公司發起成立,宗旨為:「以凝聚設計意識、提升設計品 質、開創設計未來,為臺灣設計人在國際舞台爭光為共同理念。」1994年正式立案,由簡正宗擔任創會理事長。此後歷經程湘如、王炳南、樊哲賢、陳進東、楊佳璋、章琦玫、吳介民等人接任,持續推動會務發展。定期舉辦「Energy Bar 能量補給站」設計講座及「Top Star」設計競賽,並策劃多項展覽活動,如「風光再現:傳統紙扇設計展」、「原光再現:原住民花布燈籠設計展」、「臺灣100:鈔越世紀設計展」及「臺北新食力:米香創視紀展」等等,協會致力於提升本土設計的整體能量與國際能見度。

KCA 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

1991年由高雄地區從事廣告創意設計工作者發起創立「KCA 高雄市廣告創意協會」,創會理事長吳維仁。協會宗旨:「以集合高雄地區廣告創意工作者,共同為提升相關創作,促進設計產業發展為目的。」多年來歷經吳維仁、李三元、詹金翰、林宏澤、買輝郎、林國慶、林水旺、吳昇鴻、黃添貴、黃瀅權、龔家弘、洪世杰、孫偉哲、張芳榜等歷任理事長舉辦「四城相視」、「愛與關懷」、「我的城市」等主題海報展,以及「雞雞叫春」、「雞鳴狗到」、「豬事大吉」、「鼠來堡」等迎春生肖創意展;2000年起舉辦「臺灣創藝之星」、「臺灣設計雙年展」等全國性設計競賽,展現 KCA 是具有健康活力兼具南方觀點的設計能量。

bottom of page